物理系
Ø 物理系概况
物理系前身为北京轻工业学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始建于1979年。1999年至今,先后隶属于数理部、基础部、数理系、机械工程学院、理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单位,2023年10月归属于新成立的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物理系下设物理教研室和物理实验中心。现有教职工24人,其中教师20人,实验技术人员4人。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2名,讲师5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物理系有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1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人,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北京市高层次留学人才1人。
物理系承担全校理工科《大学物理》、《物理实验》两门公共基础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8项,校级本科教学优秀奖8人,承担2项北京市教改项目,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项目,编写教材2部。《大学物理》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物理实验》教材被评为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重点)。在历届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中我校均取得优异成绩,获奖级别和人次在同类院校中排名前列。在近几年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中,我校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科研方面,近五年教师团队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横向合作项目9项,被SCI检索论文12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4部。
Ø 实验室建设
物理实验中心承担全校工科类学生《物理实验》必修基础课课程,同时承担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实验课教学任务,主要包括《普物实验1》、《普物实验2》、《近代物理实验》、《光电综合实验》以及《光电实训》等专业实验课程。物理实验中心教学类实验室主要包括基础力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物理探究与创新实验室和物理演示实验室等;科研类实验室分为磁性薄膜材料实验室、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和计算物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固定资产达到了2300万元,实验室总面积1612m2。
物理实验中心近年来陆续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实验设备,如TEM、PLD、VSM、XRD等,建成磁性薄膜材料及光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平台。依托实验中心,物理系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科研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平均每年超过50人次本科生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竞赛获奖。
Ø 学科建设(研究生)
物理系有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设有材料物理与化学(理学)、材料工程专业硕士两个研究生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是设在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二级学科,于2012年获批、2013年首次招生;材料工程于2022年开始招生。截止目前,已有八届研究生29人毕业,目前在读研究生19人。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工程专业针对现代信息存储及显示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培养在磁性薄膜、磁编码和磁记录器件、稀土发光材料、有机光伏器件等方面的研究人才。本学科拥有材料物理、光功能材料与器件、纳米功能材料、材料计算等专业实验室。装备了JEM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JGP-560a型双室磁控溅射沉积系统、NBM Design脉冲激光沉积系统、VersaLab多功能振动样品磁强计、布鲁克D8型X射线衍射仪、Dektak 150台阶仪、多源控温有机分子气相沉积系统、太阳能电池载流子特性分析系统、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实验室设备总价值超过1500万元。
研究生可就业可深造,就业及深造率100%,就业单位包括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赛诺菲(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齐鲁师范学院等;继续深造的单位有中科院微电子所、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
Ø 研究方向:
1)磁性功能材料及器件
本方向涉及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微观结构与相变,材料失效,材料表面与界面等,所研究的材料涉及纳米功能材料、巨磁阻材料、信息存储材料、磁性材料、薄膜材料、能源材料、光电材料、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研究重点:(1)高密度垂直磁记录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材料的表面、界面及物理性能的研究;(3)高灵敏度磁性传感器件的研究与应用。本研究方向在高密度垂直磁记录薄膜及高灵敏度磁性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
2)光功能材料与器件。
本方向主要研究和开发应用于光电子领域中的新材料、新器件和新工艺。其研究涉及有机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及物理特性分析,器件界面性能及材料电子结构对器件效率、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研究重点:(1)新型发光材料与器件的制备与机理研究;(2)新型有机/钙钛矿光伏材料及器件的研究。近年来在新型稀土发光材料及有机光伏器件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3)材料计算与模拟
本方向主要研究材料表面粒子输运与扩散的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基于第一性原理对光电功能材料的数值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材料表面粒子的输运与扩散现象及其动力学性质的研究;新型钙钛矿光伏材料与低维铁电材料的理论设计与研究;超冷原子系统及量子光学研究;基于电子束和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电磁波的激发与放大的研究。近年来在材料性质的理论解析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研究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
Ø 人才培养(本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北京工商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5年成立,2016年开始招生,是物理学与光电子、光学工程等学科相结合的理工交融专业。该专业立足高起点,面向快速发展的光电信息产业人才需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能源技术的研究为指引,培养能够从事能源光电子器件、新型信息材料与器件等领域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爱国进取,适应国家和北京市光电信息产业发展需求,具备扎实的光电信息科学理论及数理基础,系统掌握光电实验技能和方法,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光电材料与器件、光电检测与传感以及相关的光电信息科学领域,从事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和开发及生产管理等工作,或继续深造,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强化学科基础,坚持理工交叉,实现物理学-材料学-电子信息贯通培养。聚焦光电智能材料与器件,紧跟光电发展前沿,注重交叉融合,在课程体系中加入新知识、新技术,将机器学习、Python编程、光电材料计算等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坚持将学科资源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鼓励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加科研项目,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受到良好的科研训练,促使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培养过程实行导师制,每名导师指导1-2名学生,强化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理念,使学生在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的都能得到良好的指导。
实践教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拥有完善的实验条件和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实验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保证。实验室可以开设普通物理实验、光电基础实验、光电综合实验、薄膜制备与分析实验等实践课程,同时还为学生提供自主创新与设计的实验仪器和实践平台。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拥有大恒新纪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凯普林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盟恒业光电光电科技有限公司4个校外实习基地。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等,通过竞赛强化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结构,增强专业认知,激发专业兴趣和学习热情。
鼓励优秀学生进入科研团队参加科研实践,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部分同学已在SCI期刊发表论文。
就业与深造
光电信息产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国家安全以至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建立了多个“光谷”中心,各种光电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本专业就业前景广阔。
本专业既有宽的就业出口,也可进一步深造,毕业生可在光学工程、光学、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向在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近三届毕业生平均读研深造率61%,深造的国外高校有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德国凯撒斯劳滕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就业单位有中央网信办应急指挥中心、清华紫光、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威太阳能等。